导读
东南亚近年来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口红利明显,创投市场也一片火热。相比来看,国内的创投市场已经进入白热化,“独角兽”也越来越难找,早期项目可选择的资本背景也越来越多元。正因为如此,国内一些机构开始把目光移向新兴市场,而东南亚由于文化、政治、经济等原因,似乎是目前看来可以移植/重现国内互联网发展剧本的绝佳市场。
这次【7点5度】对话的投资者David,现就职于某一线VC平台。David目前主要负责国内和东南亚的项目挖掘。所在基金在东南亚已经投资多个项目,而他最关注的领域包括TMT、大消费和物流。
人物说:“Benchmark不同国家和地区市场的感觉,就好像你既坐在时光机上,又在各个变量微妙的平行时空之间穿梭。”
--David
7点5度:您个人认为现阶段国内/东南亚什么样的企业值得投资呢?
David:我们目前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逻辑很直接。一个赛道内,只投第一或唯一。对于目前在东南亚的项目,我们认为项目应当顺应当地环境,能利用互联网的红利,能够快速规模化。直白讲,我觉得东南亚还有一些C端流量巨头和小B流量巨头出现的机会。
David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判断一个项目值不值得投,简单来讲“先看赛道、再看人、再看公司战略”。一般我会先用比较长的时间摸清市场和产业结构,再判断公司的战略是否可行,最后对人的背景和双商做评估。
- David看国内 -
7点5度:您认为2018年国内可能存在的风口在哪里?
David:2018年国内第一个风口,感觉是各种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及与区块链相关技术。去年教育、新零售很火,今年会回到偏tech(技术)的层面来,毕竟开年徐老师就定了一个区块链的基调(笑)。
7点5度:那您认为现在国内投资环境的最大问题又是什么?
David:国内投资环境其实我仍然非常看好,项目推陈出新,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一级市场钱有点多,这倒可能是个小问题,这就导致项目估值都不便宜,但是国家基本面等方面对投资者来说还是一个广阔天地。
1. 2C企业: 流量中心–线上消费/支付中心–线下消费/支付渗透;
2. 2B企业: 利用互联网为传统行业最低效的环节提效,然后向产业链上下游渗透。
7点5度:怎么看待国内资本出海东南亚的趋势?
David:国内资本出海东南亚是好事,为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战略出力,也搭上东南亚人口红利、经济腾飞的顺风车。同时中国发生过的事情也可以成为参考剧本,在资本和人的努力下在东南亚做一些创新创业。同时看东南亚和国内市场,我觉得像是一个多变量的对照实验,有很多非常有趣的点。
7点5度:您对国内出海东南亚的项目/团队有什么看法么?
David:国内团队出海东南亚,一定要接当地的地气。为什么这么讲?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来,我们看到哪个外国人单枪匹马在中国把公司做的很好的?基本没有。
7点5度:东南亚其实已经有很多本地投资机构了,国内机构投资东南亚相对于本地机构,优势在哪里?
David: 我个人认为相对本地机构的优势,其实在于我们是好念经的外来和尚,会给企业做一些更好的背书。同时我们也更熟悉中国和美国发生过的事情,Benchmarking起来更感同身受,更知道什么商业模式发展到后来会遇到哪些坑。
7点5度:您个人比较偏好什么样的创始团队有什么偏好?(全本地人?全中国出海团队?混合?)
David:出海项目方面,我个人不太看好纯中国团队,当然手游类除外。
以上是【7点5度】与David的部分对话。
之前徐小平老师的区块链表态截图流出当天,David也不免俗套的在朋友圈发布了自己虚拟货币钱包的地址。新加坡作为目前东南亚链圈/币圈的中心,也是很多中国区块链出海企业的首选地之一。区块链作为对传统机构相对陌生的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投资人也在慢慢接触、学习,至于后续是否会有跟进尚属未知。希望和受访者David有更多交流的船长水手可在微信添加小罗盘获取David联系方式。
END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