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导语:随着“买买买”的中国游客们走向世界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怎么总是面临在旅游区被定义为“非法支付”的尴尬?

又被禁了?又是误会

本周小罗盘中文独家报道了中国游客在巴厘岛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直接向商家支付人民币的事件,印尼央行(Bank Indonesia)对此事表达了密切关注,并在巴厘岛进行了实地检查,关闭了多家使用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进行交易的商家。印尼央行表示这些交易是不符合央行第19/8 / PBI / 2017号法令中关于国家支付门户系统(GPN)的规定的。印尼央行支付系统政策部负责人Onny Widjanarko则在前天9月13日表示,政府支持这些企业为外国游客提供服务,但是在印尼经手零售支付交易的所有外国委托人都必须与获得印尼央行(BI)批准的印尼本国机构合作。

所以,支付宝和微信在印尼违法了吗?

其实也不是,和上次在越南支付宝“被禁”的事情一样,这只是由于商家自己使用了未经授权的中国 POS 机接受顾客的付款,交易全程通过人民币进行,钱款将由买家的账户直接流入卖家在中国境内的账户,而不经过任何印尼本地的银行系统或中介。

其实支付宝已经正式进军印尼有一段时间了,而且还与印尼电信巨头Emtek集团联合推出的电子钱包DanaPay,为超过5000万的印尼BBM用户提供数字支付和金融服务体验(BBM是黑莓推出的聊天应用,在印尼属于第二大的聊天工具)。但是只安装了支付宝的中国游客,显然不会再想要下载一个印尼“支付宝”。

所以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这类“非法禁止”事情总是发生在越南下龙湾、印尼巴厘岛这类旅游胜地,实在是因为中国游客数量庞大、购买力惊人又严重依赖便利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逼得商家们为了争抢客源不得不铤而走险,为他们提供便利。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直接用支付宝,不用过二清和兑换汇率,在印尼盾跌的比人民币还快的情况下,可以省下不少手续费。

但是随着东南亚国家的监管部门对电子支付里的花花门道越来越明白,这些隐藏在旅游产业里的小猫腻必然要被扒出来杀“鸡”示众,毕竟中国游客带来的火热旅游产业在当地政府眼中那就是真金白银的税收。


 

“买买买”的诱惑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游集团联合发布《中国游客中国名片,消费升级品质旅游——2017 年中国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突破1.3亿人次,花费达1152.9亿美元,平均每人次花费达到了886.8美元。而2017年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十大旅游目的地国家,依次是:泰国、日本、新加坡、越南、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美国、韩国、马尔代夫。

又爱花钱又喜欢各类海岛风情的中国游客,在东南亚政府眼中怎能不是“香饽饽”?

而单独聚焦到印尼来看,根据印尼旅游部长Arief Yahya提供的数据,每个外国游客在印尼的平均支出约为1,100美元。可惜这喜人的旅游收入竟然都通过支付宝和微信回到了中国账户里,除了商户赚到一点钱,当地政府却不能从中获利,高科技逃税。也许你会问,印尼商家将钱变成人民币有何意义,这里有两个可能的解释:1.商家的商品很可能是从中国进口的,有人民币可以直接进货 2.这个商家很可能也是从中国进口的。

从对国家财政税收的危害程度而言,由于印尼央行没有渠道获取此类非法支付结算行为的相关信息,监管几乎无从谈起,因此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政府税收及外汇上的损失。

的确有大量游客来过了印尼,但钱却没有留下,那怎么能行?

中国游客给出海的支付“两巨头”带来了超量红利的同时,也使得他们迅速就成为了各国政府监管部门的“眼中钉”。所以还是要加强监管才能分到“蛋糕”。

已经被盯上的支付宝和微信,也只能接受各国政府的监管了,而且这次在几个旅游区发生的违规还不是它们两家的“锅”,而是商家自己为了生意更好做而耍的小聪明,不过也从侧面印证了阿里的使命:“让世界没有难做的生意。”不过两家巨头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也不会再继续潜伏在灰色地带,特别是在海外面临着陌生的市场、政策环境、用户,所以最后的选择依然会是配合,打压违规。一旦选择跨海寻金,移动支付企业必须吃透对方市场的法律法规,了解其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技术和运营的“本土化适配”。

连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不能例外。

话题:



0

推荐

7点5度

7点5度

315篇文章 290天前更新

【7.5度】以一手数据零偏差解读东南亚创投市场。为中国投资者和创新企业提供全视角动态东南亚市场情报。

文章